优质服务商推荐更多服务商>

垄断型国企-别问我是谁

82

垄断型国企_别问我是谁_兼职服务_网络钟点工

最近几年招收的大学生,起薪一般在2000元左右,在级别得到提升的时候加薪会比较高,一般能到20-30%,没有级别调整的时候,加薪就跟一般性国企差不多了,每年通常也就几十元。加薪幅度跟业绩表现有也会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同事之间差距不会太大。一般工作5、6年时间,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这是现金收入部分,除此以外,垄断性国企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过节费,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一般都会发2000-3000元的购物卡;再比如培训,公司经常给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有给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技术人员的专项技能培训、还有软性技能方面的培训,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时间管理”,“发挥你的优势”等等。

另外一个隐形福利就是旅游(官方说法叫出差,但其实质跟公费旅游差不多),垄断性国企会有比较多的出国考察或者培训的机会,尤其是IT管理部门或者是涉及到采购的业务部门。大家都知道,这些年IT设备采购的竞争是最激烈的,而且众多IT厂商也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大厂商,往往会为了一个IT项目不惜血本,重金投入。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各路厂商大显神通,有的外企请客户去国外的总部参观;要是总部所在地不那么有吸引力,就请客户去考察在美国或者欧洲风景胜地的成功案例;有的国内软件厂商或者系统集成供应商干脆就直接把客户请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娱乐,连考察和参观的名头都免了。为什么垄断性国企这种现象会更加普遍呢?因为他们比较有钱!不像那些没钱的企业,采购预算做得紧紧巴巴的,IT厂商在没有很大利润的前提下,当然花钱也比较谨慎。垄断性国企就不同了,因为腰包里比较有料,采购预算都做得很充裕,IT厂商也愿意舍得兔子去套狼。

除了国外的培训以外,在国内旅游胜地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就更加数不胜数了。由于参加得太多,很多垄断性国企的同志们对国内的会议都不大爱去了。对于研讨会的繁多,北京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每到冬天,周边的温泉度假**都是爆满,大多数都是被各种会议占据,你自己要是想去玩,通常得提前两周预订房间,还未必会有。这些会议多数情况下国企的同志是客,外企或者民企是主,买单的。当然,肥得流油的垄断性国企是其中的主力军了。

奖金发得高、培训比较好、旅游机会多,这些都是垄断性国企让人羡慕的地方,除此以外,就连很多北京人视为畏途的房子,他们也都有办法照顾员工。尽管国家已经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是他们可以集体集资买房,然后员工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来,这算是变相的福利分房。除了在名义上的工资收入低于外企以外(这是指总体平均水平而言,有的部门、有的个人收入会比同等资历的外企人员收入还高),别的很多方面都不差,而工作稳定性、工作压力就小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梦想能进入垄断性国企工作的原因。可是,问题在于:又有多少人想进就能进呢?

既然很多人都想去垄断性国企,其竞争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哪些人能有幸进入垄断性国企呢?答案是有行业纽带的人!包含两层意思:公开的和私下的,尤其是私下的比例更高。比如石油行业,这些垄断性国企在招聘时,往往会在国内的几家石油大学开招聘会,所以行业内的大学机会就会大一些,但是如果就此认为石油大学的学生机会都很大,那显然就不够了解中国的国情了。据一位在某石油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公开招聘的那些名额中,60%以上都已经有人了,所以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只能在另外的不到40%的机会中去竞争;而这不到40%的名额中,还会有小部分是开放给系统外的应聘者,毕竟是大企业,不能只招系统内的,人才构成还是需要多元化,尽管只是象征性的。那么象征性开放给系统外的这小部分机会,谁能有幸获得呢?基本上来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机会更大一些。

就我认识的几位在垄断性国企工作的朋友,有在移动公司的、有在石油企业的,他们都分别毕业自北航、北邮、外经贸大学,而且听他们说身边同事毕业于北大、清华的学生也不少(样本数据有限,我自己没有在这类企业工作过,只是通过朋友的描述进行了解,因此仅供参考,也希望有刚好在垄断性国企工作的朋友能现身说法,做些补充,给大家更多的准确信息,多谢!)。

个人推测,出现这种状况还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职位申请者众多,不管普通大学、重点大学、还是超牛的名牌大学,大家都拼命想往垄断性国企里面挤,那么招聘方就有了很大的挑选余地;其次,这些企业的招聘人员在选人的流程上,评价应聘者的方法和手段上,还有比较大的提高空间,因为他们没有太多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企的人事干部的长处通常在于琢磨别人,而不是招聘员工。可是如果招聘结果不理想,人事干部又担心领导责备自己办事不力,招聘的员工能力太差,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垄断性国企的人事干部就会倾向于尽量招聘名牌大学的学生,以弥补对于企业应聘人员在评价、筛选方法上的不足,以期取得最大的安全效应,因为客观地比较,尽管名牌大学的学生肯定不会都比普通大学的学生强,但是整体水平,如果从大范围的平均水准来比较,通常来说名牌大学的学生综合能力还是会偏高一些的,所以招聘时,如果没有科学的挑选流程和评价机制,尽量多招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垄断性国企的人事干部被领导批评招聘工作不力的概率还是稍微低一些,而且即使结果真不好的话,也可以解释的过去:我都选了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还这水平,这说明市场整体水平不高啊,如果选别的普通大学出来的,质量不更差吗?

因此,对于那些想进垄断性国企的朋友们来说,如果你是出身名门(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属于系统内大学),那么机会还是有一些的,如果是普通大学,那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了:尽管不是毫无机会,但毕竟是属于被录用概率偏小的群体,即使你很有才华,可是由于筛选机制的问题,没有伯乐来识别你这匹千里马啊。所以,在申请垄断性国企的职位时,多么希望他们别问我是谁?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毕业于何处?英雄莫问出处!

如果垄断性国企的待遇已经很惊艳了,那么以金钱为其主要产品的商业银行,待遇又怎么样呢?我等草根是否有希望进入呢?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并不代表蚂蚜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您的利益,烦请与我们联系vmaya_gz@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