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商推荐更多服务商>

常用EMI整改器件介绍

2137

E     MI   干扰一般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多数器件也是依据这些干扰类型来进行运用的。(共模     电流   :干扰电流在导线上电位相同,在导线与大地之间形成的回路中流动;差模电流:干扰电流在     信号线   之间或电源正负线之间流动。)

1)     电容   :电容的基本作用是充放电,特点是通交隔直,利用这些特性,灵活使用电容,用不同的容值来抑制不同频率的干扰,可以解决很多EMI问题;

电容也分为共模电容(Y电容)和差模电容(X电容)。X电容跨接与导线两端,用于吸收差模干扰,Y电容用于线对地之间,一般成对出现,吸收/泄放共模干扰。

2)     电感   :电感的基本作用是储能,滤波电感也分为     共模电感   、差模电感两种;

共模电感(     共模扼流圈   ):共模电感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     磁芯   上,匝数和相位相同的,但绕制方向相反。当产品工作的正常电流通过时,电流在共模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磁场相互抵消;而当共模电流通过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共模电感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从而使共模电感表现为高     阻抗   衰减共模电流。

差模电感:在信号频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越大,对高频信号电流的阻碍能力越大,电感量越小,其阻碍能力越小。

3)     磁珠   :磁珠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磁珠主要作用频段在50MHz以上,在     电路   中的用法类似于     电阻   ,等效于电阻电感串联使用,在特定频段才会体现出较高的阻抗;

4)磁环、磁扣:将线束穿过一个磁环或磁扣就构成了一个共模扼流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线束在磁环上面绕几匝。匝数越多,感量越大,对频率较低的干扰抑制效果越好,而对频率较高的噪声抑制作用则较弱。

磁环按材质主要分为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非晶、纳米晶等。

锰锌铁氧体在低频时性能较好,镍锌铁氧体在高频时性能较好,非晶、纳米晶磁环在宽频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阻抗,但价格非常高。

4.产品前期     EMC   设计

产品在研发初期如果能把EMC问题纳入考虑,可以节省后期测试、整改、改板甚至重新开模等环节的花费,同时也能很大程度的缩短了整个产品的研发周期。

想到什么说什么,具体还是得根据产品本身实际情况来做取舍。

原理图、     PCB   方面:

1)对产品电源、通讯等电路,要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滤波电路,做好端口滤波电路必要位置预留,方便产品成型之后的调试;

2)器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于敏感器件,尽量远离易受干扰的区域,且不能放在靠近板子边缘的地方,不能放在接插件附近;

3)高速信号一定要保证有完整的地平面来提供回流路径,必要时包地处理;

4)保证信号线阻抗的连续性,减小回流路径,要尽量控制过孔,不要跨电源分割;

5)走线尽量短,无论是电源还是信号线,其环路面积都要得到控制;

6)输入输出要远离,否则将使滤波电路失效;

7)高频信号接地时,地线要短、直、粗,地线不能有较大的畸变,也不能拐弯;

8)当产品工作频率较高时,要将信号地、模拟地、电源地分开。

结构布局方面:

1)高、低压模块(如     IGBT   与控制板)的布局要做好隔离,线束不相互穿插,也不并行;

2)各模块的输入输出走线要尽量短,特别是高压线(铜排),走线要短且回路面积要小,尽量挨在一起走线;

3)对于功率密度较高,干扰较强的产品,结构设     计时   要在高、低压输入及输出端口处预留滤波电容、磁环等位置。

常用EMI整改器件介绍_设计制作_MEMS/传感技术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并不代表蚂蚜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您的利益,烦请与我们联系vmaya_gz@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