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牌,我们都应该具备的认知
766
这篇文章不是讲品牌建设的具体技巧,而是讲关于品牌本质的一些认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就是关于品牌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品牌三观,而非去学习所谓的“技巧”,才能够对我们做品牌建设有真正长远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用树的形式来分享关于品牌的思考,树包括根、树干、枝干、树叶四部分,这分别代表品牌建设工作中不同的范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品牌有完整体系的认识,而非一叶遮目。
以下为具体的阐述:
其中,枝干和树叶两部分是大多数人所经常探讨的,认为这就是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其实只有正确认识品牌建设的本质和树立正确的品牌三观,才可以保证所谓的技巧和方法没有应用在错误的地方,避免越跑越偏。
在这棵“品牌树”之外,这种树状的思维结构形式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任何岗位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去梳理自己领域的树根、树干、枝干和树叶分别是什么,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考方式,而非跟着自媒体的推文人云亦云。且这种底层的逻辑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接下来重点讲很多人对于品牌的误解,很多公司没有正确认识品牌运营的作用,总是希望品牌运营同学能够做到朋友圈刷屏、策划事件营销、铺pr稿等,目的就是要让产品做到人尽皆知。
这里简单探讨下品牌对于公司经营,也就是多赚钱这个根本目标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用户为任何一件产品付费,买的不单是产品本身,也包括了我们在产品上所沉淀的所有元素 。 所有产品的售卖都需要有可以让用户付费的点,在产品本身最刚性的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功能点外,叠加越多的付费点,用户就越容易溢价购买产品。而往产品上叠加哪些元素,取决于我们挖掘了目标用户哪些需求点。
拿手机来说,iPhone贵是因为在基本的通讯和上网功能外,照相功能、系统稳定性+流畅度+安全性+协作便捷、App Store生态、情怀加成、换机低成本等都是可以让用户溢价付费的理由。
(大家经常接触也容易忽略的明星代言也是很多用户的付费理由之一,比如小米代言人从刘诗诗、梁朝伟变成吴亦凡。)
同理,品牌也可以是其中一个付费理由。我们做品牌的真正意义是让用户多一个维度去溢价购买。
我们围绕品牌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让产品更值钱,而非更多曝光,曝光不代表就有销量。这也是很多从业者和老板的认识误区,认为更多人知道了就可以多赚钱。虽然大量的曝光对于公司经营有众多好处,但这更多是市场部的职能,由市场部投放广告和铺渠道去搞定。并非品牌运营的职责范畴,让目标用户愿意多付费才是品牌的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基于以上认识,品牌运营过程中衡量一些事情是否应该去做的准绳就非常清晰了。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庖丁解牛式的将抽象的品牌按照用户与品牌之间关联的不同阶段进行说明。在不同阶段企业应该围绕哪些关键点去建设,可以转化更多新用户成为忠实用户。
最后分享一个我们在打造品牌时可以遵循的方法论。我们日常围绕 品 牌建设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归为内容、渠道、时机三大要素 ,而品牌的持续建立是将这三大要素不断优化组合的运营过程,以下为具体说明:
其实,品牌建设不应该只是品牌运营这个岗位的同学所需要关注的。品牌建设其实是公司全员都已无时不刻参与其中。